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,发作时皮肤会突然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,伴随剧烈瘙痒。许多患者还发现,风团部位常伴有明显的灼热感,仿佛被火烤或针刺一般。这种灼热感并非“错觉”,而是荨麻疹炎症反应中多种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血管扩张与血流增加是直接原因
荨麻疹发作时,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、白三烯等炎症介质,这些物质会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,导致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。扩张的血管使更多血液涌向患处,局部血流速度加快,皮肤温度随之升高,从而产生灼热感。这一过程类似于皮肤被轻微烫伤后的反应,但荨麻疹的灼热感通常更短暂,且随风团消退而缓解。
神经末梢敏感化放大不适
炎症介质不仅影响血管,还会刺激皮肤中的神经末梢。组胺与神经受体结合后,会降低神经对刺激的阈值,使原本不引起疼痛的触觉或温度变化被感知为灼热或刺痛。这种“神经敏感化”是荨麻疹患者常感到“越抓越痒、越痒越灼”的原因——搔抓会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,形成恶性循环。
皮肤屏障受损加剧刺激
荨麻疹风团形成时,表皮细胞间连接被破坏,皮肤屏障功能暂时减弱。此时,外界的微小刺激(如衣物摩擦、汗液蒸发时的盐分)或内部代谢产物(如乳酸)更容易穿透表皮,直接刺激皮下神经和血管,加重灼热感。部分患者因反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,还可能引发继发感染,使灼热感更持久。
个体差异影响感知强度
灼热感的明显程度因人而异。皮肤较薄、神经分布密集的部位可能更易感知灼热;而对疼痛耐受度较低或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群,可能因神经信号放大而觉得灼热更剧烈。此外,急性荨麻疹因炎症反应剧烈,灼热感通常比慢性荨麻疹更明显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荨麻疹发作时,避免用热水烫洗或用力抓挠患处,以免加重血管扩张和皮肤损伤。可尝试冷敷或涂抹温和的保湿霜缓解不适,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呼吸困难,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