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表面突然冒出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,伴随剧烈瘙痒,甚至在数小时内消退又反复出现—这种“来去匆匆”的皮疹,是急性荨麻疹的典型表现。其本质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、血浆渗出导致的局限性水肿,多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、外界刺激或系统性疾病相关。
 
  过敏原触发免疫“误判”是红色风团的主要诱因。当人体接触海鲜、芒果、药物、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时,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“危险物质”,释放组胺、白三烯等炎性介质。这些物质促使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,血浆中的液体和蛋白质渗入皮肤组织,形成凸起于皮肤的红色风团,同时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。若过敏原未被清除,或患者再次接触同类物质,风团可能反复发作。
 
  物理刺激与感染的“推波助澜”作用不可忽视。寒冷、日晒、摩擦等物理因素可能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,引发寒冷性荨麻疹或压力性荨麻疹。例如,冬季暴露于冷空气后,面部或手部可能迅速出现风团;长时间穿紧身衣物,腰带压迫处也可能因机械刺激而发病。此外,细菌、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会激活免疫系统,使患者处于“高敏状态”,即使未直接接触过敏原,也可能因感染诱发或加重风团。
 
  系统性疾病的“隐匿信号”需警惕。部分红色风团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。例如,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会扰乱皮肤代谢,引发慢性荨麻疹;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刺激皮肤。
 
  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若红色风团在24小时内未消退,或伴随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、腹痛等严重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日常应避免已知过敏原,穿着宽松衣物,减少冷热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