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是一种高发的皮肤病,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的风团样皮疹,伴随剧烈瘙痒,但许多人对其存在认知偏差,导致治疗延误或病情反复。以下是关于荨麻疹的常见误区及科学解释,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。
误区一:荨麻疹只是皮肤问题,不会影响全身
荨麻疹并非仅局限于皮肤。虽然典型症状是皮肤风团和瘙痒,但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,严重时甚至影响呼吸和吞咽。此外,约10%的荨麻疹患者会发展为慢性,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引发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若出现呼吸困难、腹痛、头晕等症状,需警惕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,需立即就医处理。
误区二:荨麻疹一定会传染
荨麻疹本身不具有传染性。它是由过敏、感染、物理刺激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发的皮肤反应,而非病原体(如细菌、病毒)直接传播。例如,接触过敏原(如花粉、食物)或冷热刺激可能诱发荨麻疹,但健康人接触患者皮肤或物品不会因此患病。不过,若荨麻疹由感染(如上呼吸道感染)诱发,感染本身可能传染,但荨麻疹症状不会通过接触传播。
误区三:慢性荨麻疹无法根治,只能忍耐
慢性荨麻疹虽易反复,但通过科学管理可有效控制。部分患者认为“一旦患病需终身服药”,实际上,随着免疫系统调整或诱因去除,约50%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在1-5年内自行缓解。治疗的关键是规律使用抗组胺药物,逐步减量而非突然停药。若常规药物效果不佳,医生可能联合使用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,帮助调节异常免疫反应。
误区四:荨麻疹患者必须严格忌口
饮食限制需结合个体情况。仅当明确食物过敏(如海鲜、坚果)与荨麻疹发作相关时,才需避免食用。盲目忌口可能导致营养不良,反而降低免疫力。建议患者记录饮食日记,观察食用特定食物后是否出现症状,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检测。若未发现明确关联,无需过度限制饮食,保持营养均衡更利于疾病恢复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荨麻疹的治疗需遵循“早干预、长期管理”原则。若风团持续超过6周或反复发作,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诱因。治疗期间避免搔抓皮肤,防止继发感染,同时保持情绪稳定,减少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