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,不少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荨麻疹总是在晚上发作,白天却消失不见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从人体生理角度来看,夜间人体的机能会发生变化。在睡眠时,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相对减慢,血液循环也会有所改变。这使得皮肤的血液循环相对白天更为缓慢,当身体接触到过敏原或者受到其他刺激时,皮肤局部的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更容易堆积,从而诱发荨麻疹。而且,夜间人体的体温会有所下降,皮肤的血管收缩,这也可能导致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,使得荨麻疹更容易发作。
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,晚上某些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量会相对减少。皮质醇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,当它在夜间的分泌量降低时,身体的抗过敏能力也会相应减弱,这就为荨麻疹的发作提供了条件。
睡眠环境同样不容忽视。床上用品如枕头、被子等,可能会积累灰尘、螨虫、皮屑等过敏原。经过一天的活动,人体会接触到各种物质,到了晚上躺在床上,这些过敏原就可能刺激皮肤,引发荨麻疹。此外,卧室的温度、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荨麻疹的发作。如果卧室温度过高、湿度过大,皮肤容易处于潮湿状态,这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,增加荨麻疹发作的风险。
心理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。晚上人们往往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,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。当身体出现轻微的不适时,患者可能会更加敏感地察觉到,从而感觉荨麻疹的症状更加明显。而且,如果患者在白天因为工作、学习等原因精神高度紧张,到了晚上精神放松后,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发生变化,也可能导致荨麻疹发作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对于荨麻疹晚上起白天消的情况,患者要注意保持睡眠环境的清洁卫生,定期清洗和更换床上用品,保持卧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。同时,要尽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如果症状严重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